ABOUT US
安防创新百人会丨计算机视觉先行者,文安智能用“端到端”开拓市场
[ 导读 ] 文安智能自2005年创立起,就围绕着自身的优势——计算机视觉展开业务。在安防业务方面,文安不仅打造了“算法+硬件+平台”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还推出了智能前端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2005年,陶海创立文安智能。文安智能拥有一支主要由清华大学、中科院、北航等顶级院校硕博士组成的强大研发队伍,所有核心算法和硬件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拓展业务
“文安智能是一家计算机视觉公司,我们希望把计算机视觉识别、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在各个行业。”陶海告诉亿欧。
虽然愿景如此,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技视觉在不少领域只是作为辅助模块应用,比如现在不少手机都具备人脸检测和识别的功能,但这个功能仅仅只是让手机增值,并不能成为手机的核心功能。“哪怕没有人脸识别的功能,手机的使用也几乎不受影响。”陶海说道,“所以计算机视觉创业,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怎么把自己变成主体,而非一个简单的功能,这个其实是一直困扰计算机视觉公司的问题。”
那么,到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哪些领域能得到重视,并成为核心应用呢?在文安智能创立初期,陶海判断,交通与商业场景对智能视频技术存在刚性需求,将成为计算机视觉“大展身手”的领域。因此在2005年,文安智能研发了国内领先的车牌识别系统;2008年推出基于人体建模的视频客流统计系统,首次采用侧向摄像头统计人数,大大扩展了该类系统的使用范围;2010年,又推出了国内首款公交车移动式高清智能一体机公交车道违法抓拍系统。而在安防领域,文安智能亦为包括公安、文旅、能源电力、公共枢纽等众多客户提供了各类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具有深厚的业务积累。
“算法+硬件+平台”,打造能随机应变的智能视频分析管理平台
但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只能处理简单场景下的问题,在面对城市级大规模视频分析时,却常常力不从心。与一般小场景下的智能视频分析相比,城市级智能视频分析的需求更复杂,公安、交管、城管各部门诉求各不相同,需要的信息复杂多样;场景也更多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新增分析事项是城市级智能视频分析的常态;另外,城市需要分析的视频数据量巨大,动辄需要分析成千上万路视频,且对实时性有极高的要求。
针对城市级智能视频分析的痛点及需求,文安智能打造了“算法+硬件+平台”三位一体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专为大规模云端智能视频分析而生。
端到端全流程解决方案
精准满足市场需求
文安智能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全流程的解决方案,除了有强大的后端处理能力外,文安智能还针对公安抓逃、重点人群监控、特定区域进出口管理等安防场景,推出了智能前端产品——“明镜”人脸抓拍机。
文安智能安防研发负责人林宇告诉亿欧,“明镜”采用文安自主研发的双芯片算法,是一款在硬件平台中能够支持新一代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一体化的智能相机。“‘明镜’最大的特点,是它能在一个1.5W功耗的Tarsier模块上实现人脸检测、姿态估计、ReID以及身份识别四种模型。”林宇说。
在人群密度大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遮挡,跟踪有时会被打断,导致同一人产生重复的抓拍照片并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人。“明镜”相机使用的ReID技术,即使有人在被遮挡后重新出现,通过相机内置的实时身份比对,也可以确认他就是短时间前出现过的某个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方式中的因跟踪中断而形成的重复抓拍问题。
此外,常规的抓拍过滤在筛选照片时主要考虑人脸的姿态和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算法虽然比较容易实现,但也容易受到光照条件和噪声等因素的干扰。而“明镜”相机直接使用身份识别模型来筛选同一个人的实时抓拍照片以得到更佳的结果。
文安智能商务总监郑强告诉亿欧,文安可以提供从前端到后端,包含智能硬件相机、算法软件和智能平台的全套解决方案。“这是当前参与安防市场的基本条件。”郑强认为,安防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仅提供部分硬件单品,或功能单一的平台,在竞争激烈的安防市场中很难获得成功。因此文安智能提供从前端AI摄像机到后端的智能应用平台的全套方案,更精准满足市场需求。
优异市场表现获奖累累
在技术积累方面,文安智能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算法研究的深度上,还体现在算法的多样性上。据了解,文安智能研发了多套算法,围绕人和车辆,除了人脸识别外,还能为客户提供人体识别、行为识别、人群分析、车牌识别、车辆识别等服务。